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山东风险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
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通常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项目往往牵涉到普通百姓的利益,所以一段时间以来,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姜胜洪指出,一般而言,重大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的利益群体广大,因此,重大项目的决策更需重视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但从舆情监测分析中心近年来所做的调研显示,公众对“涉及众多民众利益,但有关部门垄断行政决策,未能及时通报消息”最为不满,多个重大项目中,没有情况通报,没有听证,甚至项目附近居民大多不知道其存在,直至它突兀地被民众关注。
日前,由人社部专技司和新华社人事局主办、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承办的“地方政府重大项目民意与舆情分析制度体系建设”(即重大项目舆论风险评估)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行,研修班学员大多是来自地方党政部门从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或专注舆情研究的专家学者,如何建立舆论风险评估体系,如何回应社会关切,成了学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罗夫永表示,在重大项目上马之前,应该进行广泛的民意调查,充分听取民意。事实上,听取民意是决策的变革,以往我们听取的范围比较小,很多取决于官员自己的决策,但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在Web2.0时代,我们听取民意的范围一定要足够大。否则,决策可能会存在风险。“现阶段的决策,决不能仅仅看作是一个项目的决策,而是我们党和政府形象的决策。”
姜胜洪表示,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越是模棱两可的消息,越是传言,越有吸引力,越能引人关注。一旦媒体保持沉默,记者不去追踪调查,那么,真实可靠的权威信息就会缺失,谣言便会趁机而入,蛊惑人心,其结果只会使民众的不满情绪互相叠加。新媒体时代,培育良性的舆论生态,不能只靠禁令、堵截和指示。想要引导舆论,疏导社会情绪,首先要学会倾听,了解民意。
那么,作为地方政府部门上马重大项目之前,该如何进行评估和舆情风险判定呢?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依托国家级媒体平台的专业舆情分析与智库服务机构,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在重大工程项目的民意及舆情分析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段赛民认为,当下舆论环境已不同以往,政府在要求民众理性表达诉求的同时,自身决策必须做到科学、公开、透明。尤其是重大项目上马之前,务必做好风险评估。
“政府部门应认识到重大项目执行过程中民意与舆情分析的重要性,建立一套针对性强的舆情风险评估系统,并在重大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有了这一套体系后,地方政府部门就可以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民众的诉求特点和相关部门的系列反应,做出科学的判断。”段赛民强调。
武汉大学教授、舆情专家沈阳教授曾在此前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候表示,沟通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第三方调查具有独立、公正优势。重大项目民意调查及舆情分析制度的建设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水平,也事关执政理念的先进性。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已开展了省(市)级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众意见征询工作,不过在现实操作中,一些地方仍仅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普遍存在公众不参与、公众无序参与、公众无法参与等现象。
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洞察民意、体恤民情,不但是服务型政府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重大项目安全落地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而当问题发生后,地方政府采取怎样的应急处理和回应机制也在考验着地方政府智慧。
“在面对重大项目出现的问题时,信息公开是必要的,”一些专家学者指出。
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也开始正式运行。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指出,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政府公信力,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对此,罗夫永说,这个时代,想去“捂”一些东西很难,政府信息要公开透明,这也关系到党和政府诚信度的问题。
“我认为,核心是平等。”罗夫永强调,首先是政府和社会的平等;其次是“官”和“民”的平等;第三个是我们做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三点,才是真正的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姜胜洪认为,政府工作部门是公共信息最大的拥有者和控制者,有关政府机构的信息公开对于解决群体性事件和疏导舆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在‘一票否决’的‘维稳’政绩考核指标压力下,有的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习惯于‘捂’问题,甚至委派专人以各种手段拦截信访群众,或收买信访干部不予上报,经常导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丧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反思现有的维稳思路和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创新当头,争取主动,推动社会改革、稳定和发展。”
“互联网以及社会民主本身的发展,不断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民主监督,也开始让一些地方党政工作部门学会了积极的应对方法。对话沟通在处理民意中具有很大的正面力量。要化解老百姓的不满意和指责,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尊重民意,认真倾听民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也包括那些非理性甚至粗鲁的谩骂,以虚心、坦诚、负责的态度去赢得群众信任。认真了解民意,虚心面对民众批评。要与民众真诚沟通,并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包括主动设置议题、设立网络发言人,针对各种意见作出相应的解释。通过这些与民众和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官民双方的认识都发生了转变,最终使得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姜胜洪强调。(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