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是一种针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和审批、审核前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估报告。以下是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详细解释:
一、评估目的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从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这有助于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确保重大事项的顺利实施。
二、评估范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通常涵盖以下范围:
有关民生保障政策调整影响到群众实际利益的事项,如保障项目取消、标准降低等。
地方性优抚安置保障内容、保障标准调整影响到个人实际利益的事项。
区划调整中的敏感问题。
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征用土地涉及群众利益和对周围群众生活产生影响的事项。
三、评估内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评估内容:
合法性:分析评价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
合理性:分析评价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可行性:审查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并组织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
可控性:分析评估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对策措施。
四、评估程序与方法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通常遵循以下评估程序与方法:
充分听取意见,调研一线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
梳理各类风险,全面分析论证: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点。
确定风险权重,划分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权重赋值和等级划分。
编写分析报告:根据评估结果,编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五、报告结构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一般包括以下结构:
前言:简要介绍评估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项目概况:描述重大事项的基本情况、实施条件、规划依据和规划内容等。
评估目的、原则和依据:明确评估的目的、原则以及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评估主体和评估单位:介绍评估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实施单位。
评估内容、过程和方法:详细描述评估的内容、过程以及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风险调查:介绍风险调查的过程、内容和范围,以及调查结果的汇总和分析。
风险识别:列出识别出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的风险因素汇总。
风险估计: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估计,包括风险的概念、特征、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等。
风险化解与防范措施:提出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的风险化解与防范措施,包括综合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专项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以及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等。
风险等级:根据风险估计的结果,对各类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风险评估结论:总结评估结果,提出主要风险因素、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以及风险等级等结论性意见。
附件:包括公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表、调查问卷、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听证会名单公示、听证会意见采纳情况说明、专家评审意见公示、专家意见、各政府部门意见等附件材料。
综上所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支持工具,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时充分考虑社会稳定因素,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